孤独的樱花

不知是什么时候养成了观察的习惯,大概是在喜欢阅读之后,作者所创作出的世界巨细无靡,不同的人生,不同的镇子,不同的故事饱满而深情,这就是我开始观察的原因——希望找到与书中类似的生活场景。喜欢猜测街边等车人的职业,喜欢推测地铁上电话另一头的内容,其中的每个点都紧紧联系,织成一篇名为生活的故事。

距离由此产生。

当以观察者的角度描摹生活时,常常会把自己与事物隔离开来,互不影响,仿佛这样显得高明许多。形成这个习惯后,就算是亲人朋友间随意的聊天,只要是有关于观点类的东西,心下都会不自主的与其隔离开来思索,然后暗暗得出结论,与自己相符合的,继续往来;相悖的,慢慢疏远或者换个谈资。心性有时也会因此变得谨慎敏感,拥挤的医院,焦虑嘈杂的病人,冷漠专业的医生,没有家人朋友陪着的病人独自等待着治疗的结束,失落和释然照在离开医院的病人身上。

以观察为铺垫,写作可以说也是一件需要距离的活动。喧闹的景点、少有人走的城中小巷、车水马龙的街头、傍晚阳光熏了一天的教室,写作的灵感如期而至。但完成这个过程却需要孤独参与其中。前些天,朋友推荐了一个名为Rainy mood的网页,可以放出极其逼真的暴雨声,一滴一滴、一束一束打在窗棱、房檐上,热闹的雨声非但不显杂乱,还让人异常平静,与外界隔离开来,能够安心的写作。想来也觉得讽刺十足,古时的文人借着自然、借着天地一番肆意挥毫,现代科技却让我们在房中甘心听着虚假的雨声妄想身处窗外。

距离说白了就是孤独。人作为一种进化而来的群体性动物,从出生起就开始自发寻找自己的“族群”。家人、朋友、夫妻、子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孤独感。人们执着于找寻有着共同理想的朋友,因读到作者笔下透出的共同生活感悟欣喜不已,人们尝试着投入自己所认同的“脱离孤独”的生活。我也亦然。前几天的古琴课上,在教授《樱花》时,老师谈起了自己所感受到的曲子的涵义,让我感触颇深。曲中写道:“花朵烂漫似云霞,花香四溢满天涯。快来呀,快来呀,同去看樱花。”《樱花》的曲调虽明快缓慢,但也无法掩映其哀婉缠绵。樱花的花期极短,绽放时漫天的雪白、淡粉溢满天际,细碎飘零的花瓣铺满了地,人们得赶着花期未过才能观赏到其绚烂极致的美,那句“快来”不知是说友人相互催促,还是樱花的希冀,是游人因孤独而相携去赏樱,还是樱花因孤独而费力绽放,不得而知。

人们尽力地在用极韧的线串联彼此,却又心甘情愿随时剪掉羁绊。人们时常在脆弱无助时想起彼此,但大多情况下,人们时常因为学习、工作的忙碌,因为地域的差异疏远曾经的朋友,约定好的书信往来成了聊天工具上的几句寒暄,即使处在同一学校,也会借口课业关系最多在周末联络,这并不是我们疲惫的精神需要休整,而是当快节奏、浮躁的生活向我们蔓延时,选择被困在自我的圈子里是一件享受不已的事

一个人,多方便。


评论(8)
热度(6)

引秋生出手,藏月入袖中。

© 菽安 | Powered by LOFTER